海兰信:“水下数据中心”与微软一起竞跑
2021-08-23 17:00:00——2021年“联盟创新风采系列调研”之二十
整个地球是个生命共同体,时刻在发生着互相的浸润和影响。数据的电子化,直接冲击了快递公司的市值。因为,有不少快递公司,主要的利润,就是帮助企业、个人和政府,快递各种各样的纸质发票、合同、协议。而当它们通过网络就可以自由流通的时候,快递公司这方面的业务有可能一夜之间迅速“归零”,原本高利润的板块瞬间消失。
全球知名的微软公司,2015年就开始探索海底数据中心,在美国附近海岸下水测试。2018年,又进行迭代,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海底,部署了一个集装箱大小、装满了服务器的数据舱。这数据密封舱里装有864台服务器,有高达27.6PB的存储空间。它被沉入水深117英尺的海底,利用海水与洋流散热;利用海上的风能、太阳能做能源供给。2020年9月14日,这个密封数据舱在海下沉浸了两年以后,被打捞上来,微软官宣的实验非常成功,服务器故障率只有陆上故障率的八分之一。水下数据中心不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物流、环境保护和经济上也都是可行的。
微软的实验表明,在全球沿海地区部署便携式、灵活的数据中心,可以是一种“模块化”组合化的灵活便捷的方式,能源和运营成本低,可以离客户更近,可以分布式部署。这也意味着,数据中心可以拆小,而不必将所有都路由到集中式大中心那。当然,这些小数据中心也需要连接在一起,扩展为新型的大数据中心。
我国作为全球人口数量、互联网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特别是在5G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数据中心需求巨大。大数据中心主要建设在陆地,年经济体量超过3000亿元,既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冷却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冷却水资源。海底数据中心以城市工业用电为主,海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辅,既可以包容海洋牧场、渔业网箱等生态类活动,又可与海上风电、海上石油平台等工业类活动互相服务。
由于经济发展地域性特点,我国互联网数据中心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沿海城市群地带。而这些需求中心,在地理上大多处于中低纬度区域,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不利于数据中心自然散热;数据中心日常运行需要较大的能源消耗,在政策上,数据中心的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设计值被不断压缩,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难度快速上升。我国数据中心需求相对集中、能源价格相对较高等客观国情,使得我国发展海洋水下数据舱(UDC)、海底IDC潜在商业价值大于其在欧美市场的商业价值。
海兰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海洋水下数据舱(UDC)、海底IDC的经济性论证和技术可行性论证,并于2020年7月6日通过了行业专家参加的概念评审。同时完成了试验样机的详细设计,与清华大学签署了《高密度水下数据舱散热冷却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合同,与中山广船国际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数据舱外协加工的协议。按照计划,首个试验样机于2020年11月底之前下水测试,于2021年完成示范项目的建设。
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认为,海兰信样机对测试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友好,出水口最高温升仅为2℃,且影响范围仅为设备周边小范围内,基本不会对海区内海洋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专家学者表示,试验证明,海底数据中心具有低能耗、低建设成本、省地、无需消耗淡水、低时延、高可靠性以及模块化生产,可快速部署等综合优势,能够有效节约能源、资源,安全性高。将数据中心部署在沿海城市的附近水域,可以极大地缩短数据与用户的距离。不仅无需占用陆上资源,还能节约能源消耗,是完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海兰信透露,未来3至5年,计划在中国近海,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地方政府、金融、企业、互联网用户,建设系列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具体计划是,2021年完成海南示范项目建设,助力海南自贸港搭建“国际数据中心”,部署不少于5个海底数据舱;2022年海兰信的海底数据中心将全面进入商用阶段,力争2025年实现市场占有率2%-5%。
2021年,是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深度服务年”。我们的工作团队,将持续组织深度的上门调研、传播、策划、衔接、研讨、论坛、咨询等系列活动,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发展出谋献策,搭平台建桥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期待“联盟”的成员单位能够积极地响应和配合。有经验有技术有心得,及时找“联盟”分享;有困难有需求有疑惑,及时来“联盟”交流,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协助所有成员单位,做得更好,壮大得更快,发展得更健康;协助“特种机器人”产业,解决发展中的各个“特殊问题”,让社会上更多的“特别需求”,能够及时地受益,及早地解决。
联系方式
盟小萌:1860016248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让机器人完成急难险重的工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