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探秘·智创未来—新质生产力科普实践行动”活动成功举办
2025-11-19 16:08:46
2025年11月16日,由北京市东城区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联合主办,建国门街道工委办事处协办的“航天探秘·智创未来—新质生产力科普实践行动”活动在北京市东城区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响应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以普及科学知识、推动航空航天教育与科技创新融合为目标,成功激发了东城区社区人员与小朋友们对航空航天科技的浓厚兴趣,为他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启蒙之旅。

活动伊始,联盟副秘书长唐秋霞担任主持人,并详细介绍了联盟在科普领域的长期深耕与未来规划:联盟以“播撒科学种子、培育创新力量”为核心愿景,目前已形成以机器人方向科普为基础的成熟体系,未来将进一步拓展科普边界,逐步覆盖机器人、人工智能、地质地理、动植物、应急救援、航空航天等多领域,构建“全学科、广覆盖”的科普生态。在此背景下,联盟重磅打造的“科学少年”特色项目,也将升级为多领域融合的青少年科技培育平台—该项目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聚焦青少年科技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双向培育,通过系统化科普课程(如机器人讲解制作、航天模型制作、动植物观测等)、沉浸式场景体验等多元形式,引导青少年敏锐捕捉不同学科的新技术发展趋势,锤炼跨领域思考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其未来成长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高质量进步的后备人才筑牢根基。值得关注的是,联盟近期正式成立“科学少年科普专家演讲团”,此次航天主题活动正是演讲团的启航首秀,未来演讲团将围绕多学科主题开展科普,标志着联盟科普工作迈入“权威引领、多域赋能”的新阶段。
紧随其后,联盟联合创始人陈晓东先生登台致辞。他紧密结合联盟规划与新质生产力内涵,进一步深化了讨论。陈晓东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其根基在于人才,尤其是具备跨学科视野与探索精神的青年一代。他明确指出,面向未来,广大青少年必须主动拥抱时代变革,积极学习并深入了解机器人、航空航天等代表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的关键领域。这不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在探索中激发浓厚的科学兴趣与内在驱动力,塑造敢于质疑、勇于求索的科学精神。他殷切期望青少年们能依托联盟提供的“科学少年”等优质平台,主动融入多学科融合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将好奇心转化为创新力,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少年,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致辞环节后,联盟联合创始人陈晓东为两位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颁发聘书,正式邀请其加入科学少年科普专家演讲团,他们分别是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2所编审,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庞之浩先生以及中国宇航学会客座教授,国际宇航联合会卫星商业应用专委会亚太办主任朱林崎女士。这两位专家的加入为科学少年项目注入了顶级专业资源,将进一步提升了科普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在讲座环节,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教授以《了不起的嫦娥工程》为题,系统解读了我国探月工程20年发展征程。从嫦娥一号至六号,科研工作者接连突破地月转移轨道设计、月面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助力新器件、新材料等领域革新,铸就中国航天奇迹,为国家航天事业及人类宇宙探索贡献卓著。
讲座中,庞教授通过图文视频资料,生动诠释了航天人对深空探索的执着追求、对国家的赤诚热爱,以及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精彩讲解令同学们深受震撼、满怀憧憬。从“北斗”组网到“神舟”飞天,从“天宫”揽胜到“羲和”逐日,我国航天人以智慧与坚毅突破技术壁垒,缔造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科技强国建设的坚定步伐,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绽放璀璨光芒。
中国宇航学会客座教授朱林崎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空间站的结构,它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基本舱段组成。随后朱教授引出了“天上能不能种菜?”的问题,吸引大家的好奇心,朱教授还提到,太空可以培育部分水果、蔬菜,目前已经有土豆、番茄、萝卜等不同的蔬菜品种。
讲座中,朱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空间站中的一些“黑科技”。从太空吸尘器到先进的生命维持系统,这些技术不仅保障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也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先进性。这场讲座不仅让学生们对中国空间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通过朱教授的讲解,大家认识到,航天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活动结束前,陈晓东老师为积极回答机器人相关问题的同学们赠送了由其撰写的科普书籍《机器人家族》,鼓励同学们不断追求知识,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此次新质生产力科普活动,不仅普及传播了航空航天科学知识,更搭建了一个政府➕联盟➕专家➕公众的科学少年科普联动平台,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后备人才,未来,联盟与北京市东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将继续深化合作,充分发挥科学少年科普专家演讲团的专业优势,开展更多内容丰富的科学普及活动。
联盟简介 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的,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联盟是为适应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而发起成立的,由热爱机器人产业,积极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做贡献及相关装备研发、制造、服务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用户单位和其他相关机构自愿组成的一个整合机器人产业资源,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 秘书处联系方式: 盟小萌18600162481(微信同号) 机器人系列科普短视频 抖音号:JQRXM_100
上一篇:人形机器人机遇与挑战青年科技沙龙成功举办,共商人形机器人发展新机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