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嘉宾首发|第二届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即将在北京举办!
2025-03-18 07:49:06第二届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将于4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以"竞逐人形具身万亿赛道·重塑未来产业新纪元"为主题,汇聚了多位院士级专家、行业领军学者及知名企业家。以下是已确认出席的首批嘉宾名单,让我们先睹为快!
长期从事机械动力学与控制研究,面向我国高端装备发展战略,攻克了尖端仪器减振动、重载装备增强度、超精装备控精度的系统技术难题,发明了准零刚度减振器,用于国产系列光刻机和航天航空航海重大装备等;研制了大型重载结构动力学设计-模态试验平台,用于世界首台极地超深钻机等;发明了纳米精度运动工作台技术,用于国产封装光刻机和制造光刻机,为我国装备技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103篇,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中外发明专利134项、软著30项、标准4项。2021年获评首批湖北省特级专家、2022年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2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王田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国家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R&A北京大区主席,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长,雅瑞资本、真格基金、普华资本首席科技咨询顾问。
作为创业导师,孵化指导学生创建了:医疗机器人(天智航、柏惠维康),九号服务机器人(Segway-Ninebot),车联网大数据(博创联动)等多家已上市和拟上市高科技企业。
刘进长
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研究员,
科技部专业技术二级
长期从事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大科学仪器、高性能制造等专项项目管理与战略研究工作,牵头编写多篇国务院专报。被聘为多家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是国内机器人知名行业专家。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无人系统中心类脑机器人中心主任。发表百余篇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提出了虚拟斜坡行走方法、广义模型预测控制、全身控制等方法,研究成果获得RoboCup人形组亚军等多项国际奖项。在类脑计算领域,利用神经形态技术创建了高性能、高能效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成果发表于Nature封面,获得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及“科技创新2030”计划的资助。
方 斌
北京邮电大学“拔尖人才”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秘书长
北京邮电大学“拔尖人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智能感知、交互与操作。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杰出会员, IEEE 高级会员。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O、Soft Robotics等高水平期刊及ICRA等会议论文上百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获得国际会议/国际期刊最佳论文奖8项,包括机器人领域顶会ICRA2021最佳论文提名奖、ICARM2021最佳论文奖、ROBIO2019最佳学生论文奖等。作为首席客座主编在多个SCI国际期刊组织了机器人灵巧操作的专刊。多次带领学生在国际IROS抓取操作比赛中获得冠军,曾被清华大学评为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研制的触感灵巧手入选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开发的咽拭子自主采集机器人系统获得了国际日内瓦发明展银奖。同时获得了IEEE仿生机电及机器人技术委员会“早期职业生涯奖”、中国指挥控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北京市“创新大工匠”,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陈建宇
高 阳
千寻智能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博导、清华大学视觉与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
提出EfficientZero 系列强化学习算法,显著提升机器人在离散和连续控制任务中的样本效率。主导开发ViLa 算法,被 Figure AI 等企业采用,实现视觉 - 语言 - 动作的高效协同。研发通用流(General Flow)框架,为机器人学习提供可扩展的基础能力。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服务机器人领域的落地,探索家庭服务、医疗辅助等场景的商业化路径。
通过跨学科研究,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为通用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是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重要推动者。
贾 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终身教授、
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跨维智能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终身教授,全球Top2%顶尖科学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领域权威专家,发表顶级论文百余篇,获CVPR19最佳论文候选,ICDP最佳论文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创Fantasia3D, GPNet, PCANet, DehazeNet等深度模型,在业界和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研发出业界领先的深度三维物体检测与姿态估计算法、深度三维物体表面重建算法、以及深度迁移与域适应学习算法,带领团队多次获得物体姿态估计等领域权威竞赛冠军;担任TIP, TMLR等顶刊副主编,ICCV/ICML/NeurIPS等AI顶会领域主席。
Alex Zhou
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周永 Alex zhou,具有10年机器人研发经验,2017年开始,他领导团队成功研发了一款智能室外无人车,该车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自主导航系统,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自主行驶,并在中国商飞、环球影城、港珠澳大桥等知名项目成功落地。此外,Alex还带领团队开发了柔性机器人,该机器人结合了柔性材料和先进具身智能系统,有高度灵活的柔性手,具有出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用于医疗手术、危险环境作业等领域,为人类创造了全新的更安全、高效的工作方式。
董霄剑
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博士,无线电通信领域知名技术专家,拥有二十余年通信行业和芯片领域工作经验,历任飞利浦半导体TD-SCDMA技术理论负责人、展讯通信首席科学家、北京博雅华录视听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2016年,创立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创始人&CEO,专注研究人形智能机器人和立体智能视觉技术。
吴长征
魔法原子(MagicLab)总裁
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期间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技术。拥有多年足式机器人研究经验,曾任普渡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产品研发负责人,加入魔法原子后带领团队研制和量产多款四足机器人产品,从事人形机器人重难点技术开发;团队主要技术突破包括:机器人核心力矩电机关节、机械臂、足式机器人等通用机器人研发制造。
邱 巍
清华大学本科\留德博士\工信部专家,
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邱巍博士,智平方副总裁。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选派留学德国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9月,邱巍加入驭势科技,任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首席生态创新官;此前,邱巍在西门子中央研究院和业务部门工作近13年。
王 鹏
中科硅纪创始人,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近二十年,研发了Casia Hand系列灵巧手及类人灵巧操作机器人,建立了软硬结合的技术体系,成果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和“ISTA全球创新与发明奖”,被央视、新华社及人民网等媒体报道。
2024年创立中科硅纪,凭借创始团队多年的深厚技术积累,快速构建起包括“算法-部件-整机”的完整技术-产品-应用体系,在工业、服务、特种等多个领域建立起技术壁垒。
张雨文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苏州市吴中区政协委员、国标编委会成员、吴中区青商会成员,并获评“苏州市高端人才”、“苏州青年五四奖”。
袁明论
常州坤维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研发总监
坤维科技技术开发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本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仪器仪表研究经验;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国标撰写人
马 扬
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
他山科技CEO,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MBA,胡润U40中国创业先锋。曾就职于AREVA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拥有近20年从研发到市场、管理的丰富行业经验。
范 永
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山东交通学院教授,优宝特智能机器人创始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深耕腿足机器人领域。攻克双足、四足及人形机器人驱动控制技术,牵头研发山东省首台人形机器人。主持国家及省级重点专项6项,获省科技发明二等奖等5项奖励。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中美国际专利30余项,推动了机器人技术产业化的应用。
张海威
上海青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作为首款国产可商用自主知识产权位置追踪技术研发负责人,从事二十多年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相关工作,著有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擅长computer vision、图像处理、模式识别、SLAM定位、三维重建、全景拼接、动作捕捉、表情捕捉等领域研究。
资小林
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
他是教授级高工,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先后兼职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现正带领团队从事人形机器人用球轴承、交叉滚子轴承、关节轴承、丝杆等产品的研究与攻关。
包文涛
集智联机器人(PNP机器人)创始人兼CEO
包文涛先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拥有超过19年的机器人专业经验,专注于协作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包先生曾在ABB集团及协作机器人先驱企业Universal Robots(优傲机器人)担任集团及中国区高级管理职位,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视野和技术管理经验,工作足迹遍布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2014年回国后,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协作机器人行业的专家之一,包先生深度参与了协作机器人行业规范的制定和解读,推动了国内协作机器人行业从0到1的发展。如今,包先生领导的PNP机器人与思灵机器人以及旗下Franka机器人深度合作,聚焦机器人即插即用(Plug & Play)技术和具身智能通用解决方案,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落地与产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董典彪
深圳赛博格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
博士师从仿生机器人领域国际权威,长期从事双足、六足等足式机器人研发工作,具有丰富的节能仿生关节设计、机器人运动与控制与产业化经验,主持国家级重点机器人研发项目3项,在机器人领域顶会顶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十余项,获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
张 淼
灵宝CASBOT联合创始人兼COO
清华大学硕士,清华-麻省理工大学联合培养MBA,中关村U30。曾任职于滴滴、腾讯等知名企业,负责C段AI产品及商业化战略相关工作,具有超5亿人民币基金募资、投资相关经验。曾获得昇腾AI创新大赛2023、2022全国总决赛应用赛道金奖。
房海南
北京因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MO
作为机器人产业品牌战略的深度参与者,始终站在技术革新与全球市场的交汇点。
主导因时机器人从行业新锐到国际品牌的关键跃迁,构建覆盖全球市场的立体化品牌体系。多年来深耕于灵巧手、微型伺服电缸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参与《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灵巧手行业发展白皮书》等多项行业报告的编制。北京林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系统性训练叠加十几年实战经验,先后在大型商业集团和B2B企业从事营销管理和品牌宣传工作,形成独有的『技术锚点×品牌杠杆』方法论。
王承承
七腾机器人首席政府事务官/北京子公司副总经理
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SAC/TC591/WG2)委员、AIIA具身智能工作组副秘书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政府公共关系委员会委员、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委会专家、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专家库成员。多年党报记者、互联网大厂GR工作经验,参与应急管理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一项,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五项,主持并参与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二十余项。
本届大会嘉宾阵容强大、会议主题丰富,必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顶级盛会!
更多精彩嘉宾信息将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早鸟票正在限时开启中,名额有限,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速速报名!
会议咨询可联系堂博士19560423866
联盟简介
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的,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联盟是为适应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而发起成立的,由热爱机器人产业,积极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做贡献及相关装备研发、制造、服务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用户单位和其他相关机构自愿组成的一个整合机器人产业资源,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
秘书处联系方式:
盟小萌18600162481(微信同号)
上一篇:朝阳区丨关于公开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行业解决方案的通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