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学术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
2024-11-19 19:58:03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邹俊以《基于流体动力的柔性驱动与传动的一些探索与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邹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柔性驱动与传动、流体驱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软体抓手与模块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团队自研的柔性泵、新型人工肌肉以及无人机抓手等创新技术尤为引人注目。邹教授还探讨了软体具身智能的实现方法,并展示了团队在人形机器人面部表情、相貌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强调,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科范围在不断扩大,科研人员的思考方式和使命责任也应逐步扩展。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李剑以《面向养老助残的智能辅助技术》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分享了团队正在进行的探索性工作,涉及老年人失能护理机器人信息平台开发、多姿态转换洗澡椅设计、可穿戴脊柱机器人及畸形矫正机器人的研发,以及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的研究,特别是3D打印技术在矫形器设计中的应用,展现了团队在“信息+”、“机构+”、“智能+”领域的广泛研究与实践。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潘卫国以《开放交通场景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研究》为题作主旨报告。介绍了团队在自动驾驶场景应用中的视觉感知层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针对这些挑战所做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展望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包括解决多样化环境适应和复杂道路场景的问题,以及探索结合大模型提升开放场景泛化性和未知类别目标检测的能力等。
在圆桌论坛环节,崔少伟、邹俊、李剑、潘卫国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张自强等共五位专家就智能机器人中的关键技术、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家们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分享了他们对机器人技术和相关应用领域的见解。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机器人将更加注重场景适应性和功能专业化,机器人设计需考虑用户心理,避免引发恐惧,同时结合通用性与专用性,提高实用性和适应性。并强调,智能化和实用化是发展关键,而成本效益和市场需求将推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本次论坛是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发挥专业学科特色优势、整合高端学术资源打造的高层次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促进智能机器人领域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加快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加强多方合作与交流,更好地服务智能机器人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科研和企事业单位,以信息技术助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联盟简介 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的,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联盟是为适应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而发起成立的,由热爱机器人产业,积极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做贡献及相关装备研发、制造、服务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用户单位和其他相关机构自愿组成的一个整合机器人产业资源,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 秘书处联系方式: 盟小萌18600162481(微信同号)
上一篇:“智启未来·校园科普行”系列活动第九站在北京理工大学成功举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