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联盟资讯

北大谢广明教授:“机器鱼”正全面产业化

2021-10-12 17:00:00


北京大学有个著名景点——未名湖,有北大校友专门创作了校园民谣《未名湖是个海洋》。在这个“海洋”里,诞生了一款自主创新的“水下特种机器人”——仿生机器鱼。2018年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的时候,多款仿生机器鱼畅游未名湖,成为校庆的一景。这些机器鱼都来自北京大学智能仿生实验室。

实验室负责人谢广明教授介绍了他们在“智能仿生机器鱼”方面的研究进展。谢广明教授说,水下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所谓仿生机器人就是具有生物特征和功能的机器人,我们的主要研究项目是智能仿生机器鱼。水下环境非常复杂,仿生鱼在水下的供能、通信等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出机器鱼群,所以既注重单体的研发,也注重群体技术的研发,我们希望机器鱼群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经过近20年的积累,实验室研发了多款水下仿生机器人样机,包括仿鲤鱼、仿海豚,以及一些仿两栖类等,研发的机器鱼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在南极和北极下水成功。

f60d63d197369abd563e975b7fa97b46.png

团队研究的仿箱鲀机器鱼很有特色。箱鲀的形状像一个盒子,内部空间大,可以增大有效载荷。箱鲀的外形也很有特点,它内凹的形状看上去很丑陋,其实面对水流冲击有很好的自稳效果。箱鲀主要生活在珊瑚礁中环境较复杂的区域,它可以通过胸鳍和尾鳍组合拍动来灵活的运动,研究团队觉得它在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是很好的仿生对象。

团队完成的样机包含一对独立驱动的胸鳍和一个尾鳍,它们相互配合让机器鱼可以像真鱼一样游动,前进、后退、上潜、下伏,还可以前滚翻、后滚翻、以及横滚等复杂的三维空间动作,具有很好的机动性。

除了运动仿生研究,研究团队还要关注感知仿生研究,提升机器鱼的水下感知能力。生物学家指出鱼类有一类特有的水下感知器官——侧线系统,让鱼可以充分感知周围水流变化,适应水中生活。团队为机器鱼研制了人工侧线系统来感知环境信息。比如仿生鱼通过侧线可以估算仿生鱼相对于水体的速度,还可以通过侧线系统来感知与伙伴的位置关系,比如前面一条鱼在游动,后面的鱼通过侧线系统来感知前后距离、左右距离以及两条鱼之间的夹角等。

水下通信一直是水下机器人发展应用的瓶颈问题,研究团队为此开展了通信仿生研究。生物界有一种弱电鱼,可以调整身体的机能,让自己身体周围形成一个电场,这个电场是变化的,可以把信号加载上去来传递给它的伙伴。参照这种鱼的特点,团队开始建立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设计相应的电路系统,给仿生鱼安装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最终成功实现了仿生机器鱼的新水下通信方式。

谢广明教授介绍说,要做“仿生研究”,基本思想就是向大自然学习,以大自然为老师,对于一些比较好的生物特性,要尝试用于仿生机器人。个体仿生主要是实现高机动性、高效率的运动;而通过通信组网,研发人员可以实现“群体仿生”。想像这样一个应用场景:派成百上千成本低廉的机器鱼一起下水去搜索失事飞机,这成百上千的机器鱼,就很有可能完成这种“大海捞针”的任务。“我们在北大未名湖测试过我们的仿生鱼,当机器鱼在水里游时,真鱼会被吸引跟在后面,机器鱼对真鱼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将来或许可以研究用仿生机器人去影响自然界,构成一种机器和生命的混合系统,达到一种道法自然的境界。”

水下仿生机器鱼的潜在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概括为水下的机器换人。凡是现在人类所涉及到的各种水下作业,以后都可以被机器替换。例如环保监测,水产养殖,船体清洁,大坝桥墩检测维修,水下采油采矿等,包括军事国防方面。特别的,不仅是机器换人,还可能会有“机器换动物”,一些涉及到水下生物的娱乐休闲活动,也可以考虑让机器代替动物,让动物回归自然。今后的海洋可能会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仿生机器人,构成一种新的生态系统。

2015年,谢老师的博士生熊明磊,基于实验室的研究积累,联合一批由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团队,创办了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业务重点,就是从事水中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研发、机器人技术培训及服务等工作。目前,已研发多款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水中机器人,并且拥有国际、国内专利40余项。公司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公司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从公司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公司的核心产品有水中无人机、仿生机器鱼、仿生机器鲨鱼、水中救生机器人、水质监测及污染治理机器人、船舶外伤监测机器人等。




2021年,是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深度服务年”。我们的工作团队,将持续组织深度的上门调研、传播、策划、衔接、研讨、论坛、咨询等系列活动,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发展出谋献策,搭平台建桥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期待“联盟”的成员单位能够积极地响应和配合。有经验有技术有心得,及时找“联盟”分享;有困难有需求有疑惑,及时来“联盟”交流,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协助所有成员单位,做得更好,壮大得更快,发展得更健康;协助“特种机器人”产业,解决发展中的各个“特殊问题”,让社会上更多的“特别需求”,能够及时地受益,及早地解决。




上一篇: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9月份工作要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