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王伟:机器人不是“人”
2020-10-29 17:30:00--联盟创新风采系列报道之六十
编者按机器人行业,有非常多优秀的专家。有些活跃在理论探索前沿,有些痴迷于技术的落地研发,有些擅长产品的商业化推广,有些着力于传播和联结。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以来,一直特别重视与行业内的专家深度合作。
为此,我们在“创新风采”栏目里增加一个小专栏,取名为专家观点。有的是在采访整理后,经专家确认后署名发表;有的则来自专家亲自撰写的文章。诚挚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对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所启发,有所促进。
本次我们专访的专家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主编,王伟。王伟2001年就参与了这份杂志的编辑。他在这个行业报道观察二十年,有一些特有的观点和想法。
我们是当时国家863项目机器人专项的两本杂志之一,一本叫《机器人》杂志,偏向于对科研动态的及时报道和展示,一本叫《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偏向于技术推广和市场化进展方面的信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杂志一直坚守这风格,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在任何时代,都有专门做理论研究的人,也有专门做技术研发的市场化应用的人。不同的群体需要不同的“行业媒体”。
100年前,1920年的时候,一名捷克的小说家,恰佩克,在他的一部戏剧作品里,首次设计了“机器人”这个词汇。一百年过去了,这个词汇在今天已经深入人心,当年文学家的想像,在今天都成为了现实。有些当时人根本没有想到的,今天也成为了现实。
在机器人行业里一直这么浸泡着,我有一个感觉,其实“机器人”不是“人”。我们为了方便传播和理解,用人去模拟机器人的各种功能和技艺,但实际上,机器人在很多方面,并不只是人的能力的拓展和延伸,而是有它自身独特的能力。
机器人也未必要对人的所有综合能力进行模拟,有些在现实场景中应用不上的功能,可能就没有人去研发和突破。有些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服务本身有帮助的技术,则可能被非常重视,持续会有新的技术和产品出现。
在国外,一般把机器人分为两类,一种叫工业机器人,一种叫服务机器人。我们国家则把它分为了三类,这是有一届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正式的大会上宣布的。从他宣布以后,我们国家的机器人分类就有了三类。我也知道,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在2015年成立时,就是响应政府的这个政策号召,致力于成为国内特种机器人的交流促进平台。
每一个行业,都需要“经线”,也就是各个垂直的产业化企业。也需要“纬线”,就是各种横向的研究、交流和联结平台。媒体的作用和我们“联盟”的作用有一点是很相似的,就是从横向联结的思路,促进行业的交流,促进社会对行业的认知,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个思路,我们《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在2007年以来,就一直重视举办行业的交流会,我们办过国内的机器人交流大会,也参与过世界的机器人交流大会的举办。我们还创办了中国机器人峰会,为行业内提供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这十多年在行业会议、论坛的举办经验看来,我们的交流活动还不够丰富和密切,我们的行业媒体在社会影响力方面还有待增加。
有人说,这是因为机器人行业是个小行业导致的,在我看来,未必如此,可能还是与发展阶段有关。当前,机器人、人工智能、混合场景等“新基建”,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机器人产业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我们机器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国产化能力,必将迎来大爆发的潮流。越是这个时候,媒体的作用,交流平台的作用,就会越强大。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交流,持续而多元的交流有利于产业发展。
今年的交流活动,虽然有所影响,但我们也在筹备一些能够举办的活动。期待行业内的企业和专家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只是舞台的搭建者和传播者,真正的交流者和表演者,还得依靠行业内的精英们。
下一篇:返回列表